2025年海关总署第94号公告要求进口肉类全面实施"冷链追溯码"管理,追溯码需包含"屠宰-加工-运输-进口"全链条信息,通过区块链技术存证并与报关数据实时比对,实现"一码到底、全程可溯"。据统计,系统上线后进口肉类溯源信息不符导致的退运率下降85%,通关时效提升60%,但企业因"追溯码信息不全"(占比48%)、"数据比对延迟"(占比35%)导致的核验失败率仍达22%。对于进口企业而言,掌握追溯码生成规范、实时比对流程、异常处理技巧,是确保肉类快速通关的核心。跟着心海供应链一起来看下,需要上海出口报关欢迎来电咨询。
冷链追溯码的生成规范与数据内容进口肉类追溯码需按"五段式编码规则"生成,包含以下核心数据:
-
屠宰环节:
-
屠宰企业代码(属地监管编码)
-
屠宰日期(精确至分钟)
-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编号
-
加工环节:
-
加工企业代码
-
加工批次号
-
产品规格(如1kg/袋)
-
运输环节:
-
运输工具编号(冷藏集装箱号)
-
全程温度记录(每30分钟一次)
-
启运地、中转地、目的地
-
进口环节:
-
核验标识:
-
区块链哈希值(确保数据不可篡改)
-
二维码(包含以上所有信息)
心海供应链的"追溯码生成系统"可自动整合各环节数据,某肉类进口企业应用后,追溯码信息完整率从72%提升至100%,核验通过率达99%。
追溯码与报关数据实时比对的技术实现比对通过"三系统互联"实现,确保数据实时性与准确性:
比对规则:
-
基础信息比对:追溯码中的"产品名称、规格、数量"需与报关单完全一致
-
主体信息比对:境外出口商、境内进口商备案号需与报关单一致
-
冷链信息比对:运输温度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如冻肉全程≤-18℃)
-
完整性比对:追溯码需包含所有环节数据,缺失任一环节视为比对失败
某牛肉进口企业通过心海供应链的"预比对系统",在报关前发现追溯码缺失加工批次信息,及时补充后顺利通过核验,避免货物滞留。
实时比对的操作流程与异常处理进口肉类需按"四步比对流程"操作,异常处理需遵循"分钟级响应"原则:
心海供应链的"异常处理专家库"包含23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某猪肉进口企业应用后,异常处理时效从4小时缩短至30分钟。
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策略进口企业需建立"三道防线"防控追溯码核验风险:
-
事前审核:
-
境外供应商评估:优先选择通过ISO 22000认证的企业
-
追溯码预核验:进口前24小时通过心海系统模拟比对
-
事中监控:
-
冷链温度实时监控:设置温度异常自动预警(如偏离设定值±2℃)
-
追溯码状态跟踪:实时查询备案进度及海关核验状态
-
事后管理:
-
数据存档:追溯码及比对记录保存至少2年
-
定期审计:每季度开展追溯体系合规审计,核查数据完整性
上海心海供应链发展有限公司旨在为广大进口商提供以通关为核心的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整合的外贸代理进口、出口报关,国际运输、仓储配送等多项服务。服务热线:400-80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