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24)的实施,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追溯管理成为海关监管重点。自2025年1月1日起,所有进口汽车零部件需在报关前完成"追溯码"备案,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可追溯。企业需掌握追溯信息与报关数据的核验规范,避免因数据不符导致通关延误。跟着心海供应链一起来看下,需要上海出口报关欢迎来电咨询。
首先,追溯码备案需完成"编码生成+信息填报"的双轨操作。企业需通过"全国汽车零部件追溯管理平台"为每个最小包装单元生成唯一追溯码,编码规则需包含:原产地代码(2位)、企业识别码(10位)、产品型号代码(8位)、生产批次码(6位)。备案信息应包括:零部件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12项要素。某车企因遗漏"质量等级"字段填报,导致整批货物在天津港滞留,产生仓储费用18万元。心海供应链开发的"备案信息校验系统"可自动补全必填字段,备案通过率达100%。
其次,追溯信息与报关数据需满足"三项匹配"原则。一是追溯码编码规则与报关单"商品编号"匹配,如发动机零部件需对应8409项下的特定编码;二是追溯信息中的"生产批次"与报关单"项号"关联,实现单批货物精准溯源;三是追溯平台的"质量检测数据"与报关随附的"品质证书"数据一致,偏差允许范围不超过±2%。2024年海关专项核查显示,通过心海供应链服务的企业数据匹配度达99.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2.3%)。
再者,特殊零部件需实施"追溯码赋码+实体标识"双管理。对于发动机、制动系统等关键安全件,除电子追溯码外,还需在产品本体激光雕刻永久性追溯标识,标识内容应与电子追溯码完全一致。报关时需在"随附单据"栏上传标识实物照片,并在"备注"栏注明"已实施双追溯管理"。心海供应链提供的"标识激光雕刻监理服务",可确保实体标识符合海关视觉识别要求,避免因标识不清导致的人工审单延误。
最后,企业需建立"三级追溯管理体系"。一级管理覆盖境外生产企业,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追溯;二级管理聚焦进口报关环节,实现追溯码与报关单的系统对接;三级管理延伸至国内分销环节,通过扫码记录流通信息。某合资车企通过心海供应链的"全链条追溯系统",将零部件召回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2小时。建议企业每季度开展追溯数据自查,重点核查"生产-报关-销售"环节的数据一致性。